登觀音山有福隆山、牛港稜、硬漢嶺、尖山、楓櫃斗湖、牛寮埔等6條登山步道。其中硬漢嶺步道主線由凌雲禪寺旁進入抵達硬漢嶺。副線從觀音山遊客中心後方進入楓櫃斗湖登山步道,行程較短卻很陡峭,步道副線路旁儘是茂密竹林,爬到硬漢嶺步道主線後,景觀豁然開朗,路旁繡球花、山茶花、杜鵑花、木槿花、白色油桐花、黃色相思樹與大花曼陀羅花…。此行看到多處雨水停留在蜘蛛網上,呈現晶瑩剔透水珠網的特殊景像。
楊 明 津 Ming-Chin Yang
2022年5月7日 星期六
觀音山猛禽展示館
觀音山海拔標高616公尺,由淡水河北岸向南遙望,遠遠眺望似觀音躺像而得名,全區有十八連峰,硬漢嶺是唯一超過600公尺的最高山頂。觀音山猛禽展示館位於觀音山遊客中心旁,歷經4年籌劃及施工,於109年9月26日正式開幕,展館內以圖文展板、地形、猛禽生態模型、互動多媒體、VR設施,帶領民眾經由五感體驗,進一步了解觀音山猛禽與自然生態的獨特性,展示觀音群鷹會,認識觀音山多達30種的猛禽,介紹臺灣的猛禽種類與觀音四秀:大冠鷲、鳳頭蒼鷹、灰面鵟鷹、赤腹鷹。每年3-5月,因地理環境的關係,遷移性的猛禽會停留在觀音山,而平常也能看見留棲性猛禽。觀音山是許多追逐猛禽老鷹愛好者最喜歡的地方,所以觀音山或可稱之為觀鷹山。
候鳥灰面鵟鷹每逢農曆春分前後,由南往北遷徙路過台灣,而有清明鳥、掃墓鳥之稱。2010年中央大學太空研究所利用氣象雷達追蹤北返的鷹群,3月間在恆春半島南方海面發現兩條長數十公里的「鷹河」,同一天於七股雷達亦測得沿山區排列成形的「鷹河」奇觀。近百年前的台灣通史即已記錄每年清明,有鷹成群自南而北,到大甲溪畔鐵砧山旁聚哭極哀,因而台灣話又稱南路鷹。秋季十月時則由北向南遷徙路過台灣,又稱國慶鳥。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