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1日 星期四

里加Riga - 全球新藝術建築首都之一

波羅的海三國之一拉脫維亞 Latvia首都里加Riga,擁有800幢新藝術建築 Art Nouveau,占市中心建物三分之一,其密度之高號稱全球新藝術建築首都之一,並於1997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新藝術建築在1910年代初逐漸衰退。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期間重創歐洲,致使人們重點從花俏裝飾轉向實用與經濟性,由於新藝術風格過於注重裝飾、造價昂貴而遭受批評。日後強調簡約、功能性與新材料的現代主義運動崛起新時代開始的代表人物如現代建築大師柯比意 Le Corbusier、德國包浩斯運動華特·葛羅培斯 Walter Gropius等。
新藝術 Art Nouveau運動十九世紀末起源於英國,迅速傳播到歐洲各國,德國稱這場運動為青年風格,奧地利維也納稱分離派 Secession,斯堪的納維亞 Scandinavian Design各國稱工藝美術運動新藝術的風格中最重要的特性是充滿活力、波浪形與流動線條主張運用自然元素作為創作元素的靈感來源;例如海藻、草、昆蟲等。































































埃斯普拉納德公園 Esplanade Park

里加埃斯普拉納德公園 Riga Esplanade Park綠地建於1950年,奧斯卡卡爾帕克斯紀念碑 Monument to Colonel Oskars Kalpaks、基督誕生東正教大教堂Cathedral of the Nativity of Christ 位於公園中。
奧斯卡爾·卡爾帕克斯 Oskars Kalpaks(1882-1919)是拉脫維亞第一獨立營的指揮官。卡爾帕克斯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展現指揮天賦與英勇精神。1917年晉升為團長。1918年11月18日拉脫維亞宣布獨立後,卡爾帕克斯加入國防部。1919年1-3月,拉脫維亞第一營與德國第六預備軍並肩作戰,擊退布爾什維克對庫爾澤梅的突襲,拉脫維亞解放鬥爭由此拉開序幕。1919年3月6日在艾里特斯附近與德國自由軍團小規模戰鬥中誤傷身亡。卡爾帕克斯死後,被追授拉脫維亞最高軍事勳章-拉克普勒西斯勳章。卡爾帕克斯被視為拉脫維亞武裝部隊的第一位總司令。卡爾帕克斯於1937年、2007年兩次出現在拉脫維亞郵票
里加聖誕主教座堂 Cathedral of the Nativity of Christ是一座新拜占庭式的東正教主教座堂,興建於沙俄占領1876-1883年期間,係當時俄羅斯帝國波羅的省最大的東正教堂大教堂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戰中倖存下來,1960 年代初期蘇聯當局關閉了大教堂,將其改造成天文館,稱為共和國知識之家。1991年拉脫維亞獨立後恢復為教堂

里加埃斯普拉納德公園 Riga Esplanade Park

里加埃斯普拉納德公園 Riga Esplanade Park

奧斯卡斯·卡爾帕克斯上校紀念碑
 Monument to Colonel Oskars Kalpaks

奧斯卡斯·卡爾帕克斯上校紀念碑
 Monument to Colonel Oskars Kalpaks

里加埃斯普拉納德公園 Riga Esplanade Park

里加聖誕主教座堂 
Cathedral of the Nativity of Christ

里加埃斯普拉納德公園 Riga Esplanade Park

里加聖誕主教座堂
 
Cathedral of the Nativity of Christ

里加聖誕主教座堂
 
Cathedral of the Nativity of Christ

里加聖誕主教座堂
 
Cathedral of the Nativity of Christ

里加聖誕主教座堂 
Cathedral of the Nativity of Christ

里加埃斯普拉納德公園 Riga Esplanade Park

里加埃斯普拉納德公園 Riga Esplanade Park

里加聖誕主教座堂 
Cathedral of the Nativity of Christ

里加聖誕主教座堂 
Cathedral of the Nativity of Christ

里加聖誕主教座堂 
Cathedral of the Nativity of Christ

奧斯卡斯·卡爾帕克斯上校紀念碑
 Monument to Colonel Oskars Kalpaks

奧斯卡斯·卡爾帕克斯上校紀念碑
 Monument to Colonel Oskars Kalpaks

里加埃斯普拉納德公園 Riga Esplanade Park

里加埃斯普拉納德公園 Riga Esplanade P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