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簡稱史前館,臺灣主要的公立人類學與自然史博物館之一,也是臺灣東部唯一的國家級博物館,以臺灣史前文化和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的文物收藏、研究與教育推廣為主。
史前館源自於卑南文化遺址的發現。博物館擁有世界級建築設計與豐富的展品,並規劃了親近宜人的戶外場域,緩坡螺旋小丘上的摩艾石像與觀景台,館外廣闊草坪與多種台灣特有種樹木植栽。
史前館三大常設廳:臺灣史前史廳呈現百年來的考古發現,引導探索臺灣史前歷史。南島廳以南島族群視角介紹大洋文化,並連結世界文化互動。臺灣自然史廳透過誕生、冰期、新世代等展示不同時期的臺灣自然歷史演變。
八仙洞遺址是發現,長濱文化的年代最早推到距今3萬年以上。長濱文化在台灣東海岸持續到距今約5,000年前後忽然消失。
![]() |
玉管 新石器時代卑南文化3500-2300BP |
![]() |
喇叭形玉環 新石器時代卑南文化3500-2300BP |
![]() |
| 人獸形玉玦 新石器時代卑南文化3500-2300BP |
![]() |
| 鈴形玉串飾出自石板棺墓主頭部 新石器時代卑南文化時期約3500-2300BP |
![]() |
以青蛙為造形的花岡山文化蛙形玉飾 出土於鹽寮遺址新石器時代約2800-2300BP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